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2017-01-05 09:48:14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孙明霞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欧阳坚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觉,使强国自信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信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政党。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自觉和自信,来把握前进方向、推动事业发展。在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我们党都从所处的历史方位出发,围绕中心任务,高举起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在实现文化的历史进步中,攻坚拔寨,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时指出,“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同澳门大学学生座谈时指出,“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我们党对文化自信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与信人者,必先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来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化自信越发重要,也更为根本。只有文化自信了,才能更有理性、更加自觉、更加从容和更有定力地推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关乎道路、命运和梦想的实现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精神动力。

    文化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文化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就会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特色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自觉、自信与自强。

    文化自信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文化自信承载中国梦。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原动力和“加速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构建精神家园、增进思想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的素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文化自信,在于文化支撑动力的充分发挥。增强文化自信,就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文化自信激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文化自信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孕育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这些红色基因渗入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航灯和信念路标。

    在陇原大地上创造形成的南梁精神、铁人精神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陇原人奋发图强建设美好家园。这种精神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遇到的矛盾更大、困难更多,迫切需要树立文化自信,激浊扬清,汇聚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大洪流。

    与时俱进增强文化感召力、影响力

    经济落后并不等于文化落后,而文化先进才是真正的先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比如,甘肃、云南等省份虽然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但文化积淀深厚、发展较快。欠发达地方,文化可以大有作为。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充分发挥各地文化资源禀赋优势,让特色文化璀璨绽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丰富、更具感召力。

    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广泛弘扬民族特色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赓续不断的文明发展进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其中,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为代表的文化价值与精神理想,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浓郁地域色彩和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璀璨夺目,摆脱物质因素的制约而独领风骚。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做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个讲清楚”,把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等特色文化,以及红色文化资源等发掘出来、开发起来,坚决反对数典忘祖、丑化民族文化的行为,以文化的自信增强发展的自信。

    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不断提升文化发展活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文化自信的增强,也来自于改革创新。只有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才能不断厚植文化自信。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快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文化企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文化市场要加快构建文化产品和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体系。用市场化的手段建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战略平台。形成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机制,保障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全面提高文化影响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坚定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而是要革故鼎新与兼容并蓄结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开放包容的姿态,创新发展文化。要在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做精做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自觉抵制“西化”、不盲从,又充分汲取各国各民族文明有益成分,使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引领世界。坚定文化自信,要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要把自己的故事讲得更生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自信的基因深植于内心,才能更有定力地坚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自觉。

相关新闻

坚定文化自信 打造传世精品

2016-12-30 15:30:28

《辞海》是我国大型综合性词典,第一版于1936年在上海问世,至今已出版6版。《大辞海》是以《辞海》为基础编纂的特大型综合性词典,2003年起陆续出版,今年9月通过国家验收。

文化自信:走好中国道路的底气所在

2016-12-29 11:27:46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自觉,是对自身文化身份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所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色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