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法制史学家张晋藩:法制兴 国势兴

来源:学习时报  2015-09-24 09:54:21  责任编辑:孙明霞

    编者按: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多个“盛世”。这些盛世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毫无例外的是,每一个盛世都与法制勃兴密切相关。虽然古代的法制与现代的法治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了解和探寻中国古代盛世中的法制要义,对当下的中国而言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我们专门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著名法制史学家张晋藩。

    记者:张教授,您好。回望历史,中国古代曾经有许多“盛世”,从西周时期的“成康之治”、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到清代的“康乾盛世”,等等。能否请您谈一谈这些盛世都有哪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张晋藩:尽管从成康时期到康乾时期,已经历时数千年,不同时期“盛世”的内涵会因历史条件的变迁而有所区别,但是有一些特征,确是所有的盛世所共同具备的。

    首要的就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盛世多出现在“大一统”的时期,此时国内安定,外患平息,各民族和平共处,团结在统一的王朝之下。如唐王朝建立后,经过努力,降服突厥,使得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各民族“一道同风”,即便是“夷狄之邦”,也尊太宗为“天可汗”。康乾盛世也是在康、雍、乾三朝君主平三藩、复台湾、败准噶尔、定回部等基础上开创出来的疆域辽阔、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时代。所以盛世的第一大表现,就在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其次是经济发展,百姓富庶。盛世通常都是在吸取前朝虐民而亡的教训后,通过实施与民休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政策等逐步创造出来的,往往需要经过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得以实现。如汉初高帝时,经过连年战争,经济衰败,皇帝出行甚至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匹。经过发展经济、与民休息的政策实施,至武帝时,仓库的粮食多到“红腐而不可食”,库存铜钱之多使得穿钱之索都朽烂了。又如唐朝经过贞观朝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立法,出现了著名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中所描写的百姓富庶、国泰民安的景象:“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虽然这段论述不乏有史家溢美之嫌,但若非百姓富裕,又安能致之?再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离乱中回忆“开元盛世”时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表达了盛世经济富庶这一特征。

    再次是政治开明,法律宽平。这既是盛世的表现,也是盛世得以开创的重要原因。历来开创盛世之君,一般能够倾听臣下的谏诤,注意改正缺失。最著名者如唐太宗之对魏征,不以其忠直逆鳞为忤,由此推动了言谏之风,造成了开明的政治氛围。不仅如此,唐太宗还主张立法宽平,不以私害法,他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并且一再提醒臣下要注意约法省刑,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赞誉“太宗克己求治,几致刑措”。

    最后是文化繁荣,文明远播。古代盛世,也是文化上高度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化巨子,如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诸大诗人,还有韩愈、柳宗元等散文大家,贡献出大量的文化成果。康乾盛世时《四库全书》的编纂,也极一时之盛。在法文化方面也是如此,盛唐时期,日本、高丽等国都派出遣唐学者到中国学习法律,日本的《近江令》《养老律令》《大宝律令》、高丽的《高丽律》、越南的《国朝刑律》都取法于《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所覆盖的国家。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