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与发展

2016-08-19 10:37:30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孙明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可以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来看,这是从上层建筑的维度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导向与价值导向,也为如何构建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思想内涵

    从思想内涵而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包含话语的“权利”和“权力”两个维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利”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中的“资格”与“资质”。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起着引领性和主导性的思想理论,具有绝对的资格和资质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发挥领导性的作用。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力”则表现为: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交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当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支配力,能够从理论、道路、制度等不同层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根本性的思想资源。这也是构建与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管理权的核心内容。

    从根本而言,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文化和政治两个维度,从而表现为文化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两种不同的形式。文化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文化形态、思想理论等形式在人民群众中获得广泛的文化共识与价值认同,是话语权自下而上构建的方式;政治领导权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舆论宣传等形式,自上而下地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统一的政治导向与政治共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从文化领导权中产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文化领导权的建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重要表现。正是由于文化领导权的拓展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领导权才得以巩固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与发展

    明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思想内涵之后,我们应当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的建设?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这些问题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与发展的核心主题。

    首先,从现状来说,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核心在于巩固文化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文化领导权不同于强制性的政治权力,它是通过对大众的文化教育而形成文化话语权。这种文化话语权增强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认同,在其基础上才能形成巩固的政治话语权和领导权。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的建构植根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要发挥文化产业的正面效应,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观念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的公共生活领域中确立其话语权和领导权。

    其次,应当重点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知识分子”,以理论化、系统化、权威化的方式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葛兰西将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形成归之于“有机知识分子”的培养,他所说的“有机知识分子”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兼具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的教育职责,而后者仅仅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专家可以同意识形态相分离传授某种实用的知识,而有机知识分子则肩负着对意识形态理论及其话语的阐释、传播与建构的责任。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者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家,而是负有时代责任的“有机知识分子”。我们的职责就在于从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融合中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在“照着讲”的基础上对着当前的时代语境来“接着讲”,结合“中国道路”与“中国故事”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涵与时代意义。

    第三、应当整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平台,有效发挥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意识形态传播功能,建构新型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方式与传播体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通过大众文化传播的方式深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才能获得广泛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认同。党和政府以法律、规章、文件等形式主导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方向,人民群众则更多的是从学校、文化书刊、新闻传媒、网络媒介等渠道了解主流意识形态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思想内涵。因此,在政治意识形态向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化和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过程中,就必须经过社会文化共同体的联合及其话语方式的转化与传播。我们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转化为符合时代特色,具有思想内涵,为民众所接受并认同的价值理念与思想观念。而在此转化与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既要具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特征,还要具有权威性、思想性、真实性和正确性等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要能够主导不同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对话,还要能够主导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对话,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之中,获得广泛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

    (梅景辉,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新闻

田鹏颖: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

2016-08-18 15:19:06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应用逻辑考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思想纵横: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时代强音

2016-08-12 10:25:18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理应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黄钟大吕。然而,当前一些领域和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教育事业

2016-08-12 10:23:19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理论体系完整、思想内容深刻、观点表述新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在讲话中,习近平同志专门就新闻教育工作作了重要阐述,为做好新闻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反思历史 立足实践 着眼问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

2016-08-04 15:15: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