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与行>>

知与行| 大力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2021-02-10 09:33: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聂学臣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造就一支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一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培训工作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紧密对接,鼓励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开展培训;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支持各地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推进资源共建共享。二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振兴计划。研究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着力提高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数比例和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加快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形成覆盖全省城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充分发挥企业、院校和社会培训力量作用,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规模、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加强技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鼓励省内院校积极走出去,对接国际高水平技工院校,利用国外优质教育、科技资源合作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估和督导评估。把职业技能培训列入政府、行业、企业、职业技工院校考评内容,加强检查监督,确保责任落实。

加大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力度

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激励机制,促进高技能人才数量持续增长。一是完善职业技能竞赛选拔机制。学习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组织程序、竞赛标准和评判规则,组织开展河北省技能大赛活动,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二是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实施好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在全省建设更多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突出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艺革新、传技带徒方面的作用。三是发挥好选拔评比的激励作用。组织好“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评选表彰活动,让技能人才享受更好待遇。在大型国有企业设立“首席技师”“工人专家”,激励更多技术工人成长为高技能领军人才。鼓励市县和大型企业开展技能竞赛和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让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做好技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

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服务保障工作,疏通职业发展晋升渠道,提高技能人才各项待遇水平。一是提高技能人才地位。把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燕赵英才服务卡服务范围,组织高技能领军人才参与国情、省情咨询,开展研修考察活动,增强高技能人才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支持高技能领军人才科研创新活动,为高技能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开通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业务代办服务等。发挥好典型引路作用,宣传高技能人才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二是提高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与技能人才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活力的激励保障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吸引、留住高技能人才。落实好高技能人才工资福利、津贴补贴、公共服务等相关待遇,协助做好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相关事宜,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创造更多条件。三是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可探索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界限,在更多领域让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最大限度疏通高技能人才职业晋升通道。全面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和相关待遇。

发挥职业技工院校的教育培养作用

优化规划布局,深化办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职业技工院校教育培养作用。一是坚持劳动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聚焦新产业、新职业发展方向,开展以“新时代、新青年、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学生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二是加强职业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技工院校教师准入制度改革,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吸纳高技能领军人才到相关岗位任教,提高教师队伍教学实践能力。三是深化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激发教学创新创造活力,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培育各领域技能人才搭建有益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校企合作办学,推进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办学模式,积极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增强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前瞻性。

(作者系省人社厅研究员)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