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与行>>

【知与行】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20-11-11 09:3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祁红梅 杨莉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着力推进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这对加快我国自主创新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坚定自主创新信念,以自力更生精神走创新发展之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潮州考察时强调,“现在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历史经验表明,自力更生是别人抢不走的制胜法宝。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必须坚定自主创新信念,矢志不渝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为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基础和保障。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孤立和封闭,不是关上门来搞创新,而是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创新驱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自主创新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大国重器”,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是围绕国家战略超前布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急迫需求和长远需求,明确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抓紧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如大力发展以智能技术和量子技术为特征的新一代高新技术,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制高点。二是将“卡脖子”清单转为任务清单,设立5G、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一批重点专项,定向定点组建力量雄厚的科研院所进行高效攻关和突破。三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四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要鼓励长期坚持和大胆探索,不断加大对前瞻基础研究的规划、投入、领军人物引进培养力度,加强核心团队建设、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建设,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

聚焦产业链关键点,以自主创新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破解核心技术层面的“卡脖子”难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国内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一是不断加强产业链的源头供给,增强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补齐产业链上的断点与薄弱环节,通过布局智能技术、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二是推进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以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金融等为核心,进行重大应用工程专项建设,使人工智能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延长拓宽产业链。三是搭建自主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融合发展。依靠产业链配置创新平台,打造出一大批以重点产业为基础、各产业间融合互动的重点实验室、科创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创新链后端研发,创建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拉动科技创新的创新体系。

聚焦创新资源区域优势,打好自主创新协同战。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组织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推动区域间的协同创新,对加快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培育自主创新高地。在经济、科技发达的地区,重点进行前瞻性基础研发、发展外向型经济,促使原创性成果更多涌现,形成科技制高点。二是提升经济、科技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实现区域间联动发展。创新资源少、创新能力弱的地区,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提高技术承接、消化、转化能力,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新机制,实现区域间资源整合与联动发展;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引进、激励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吸引高层次优秀创新人才和团队。三是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优化区域协同创新环境,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利益分享以及风险共担机制等,优化完善科技要素分配激励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聚焦创新政策有效性,打好自主创新保障战。创新政策是每一个创新参与主体的行动基础与指南,关系到创新行为的顺利进行。提高创新政策的有效性,一是围绕供给层面、需求层面和环境层面打好政策组合拳,健全自主创新政策体系,着重提升政策的协同性和有效性,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生态环境。二是加强立法,将自主创新活动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为各主体依法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保障。三是不断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以质量、贡献、绩效等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四是探索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机制创新,在关注技术领域的基础上,同时关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营销平台创新等,更好发挥创新的乘数效应。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