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与行>>

【知与行】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

2020-10-23 09:13:0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李会霞 冯晓淼

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抓手。要主动适应科技创新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把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策源能力,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今后我国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筑全面创新战略格局,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我省要主动适应科技创新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把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全面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策源能力,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不竭动力。

政府引领、统筹谋划,着力培育一批产学研创新平台

政府应发挥统筹协调、创新引领作用,牵头制定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发展计划,并瞄准最迫切需要、最具备基础、最可能突破、最具牵引带动作用的产业和领域,集中资源、加强扶持,谋划培育一批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

建好用好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贯通科研开发和产业应用的重要举措。要对标国内外先进模式,聚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集合省内外产学研资源,合作搭建多元共建、体系开放、接轨国际、水平一流的新型创新平台,打造全省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示范样板。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内生性发展”模式,与地方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承接高校院所成果溢出和转化,培育创新创业群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引导支持省内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进行合作,运用市场机制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积极吸纳行业内中小企业参加联盟,加强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建设,加快行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转化应用。

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积极推动产学研创新平台互动合作

充分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从先进地区的实践来看,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企业是市场活动最直接的参与者,最了解市场需求,只有将平台创新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才能避免研究成果与应用脱节。应尽快健全完善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策动者、研发攻关的组织者、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使技术研发更好地坚持需求导向。

着力维护产学研各方权益。由于创新研发市场前景和技术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产学研各方很容易在风险承担、收入分配等问题上产生分歧。为此,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诸如人员奖励、利益分配、法律地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打消各方顾虑。

积极推进平台运行市场化。加快探索平台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项目收益分红、股权激励制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对不同平台分类建立科学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政府的各项扶持资金、科技计划项目、购买服务等与平台绩效挂钩,促进创新平台提质增效。

完善机制、加强扶持,着力强化产学研创新平台支撑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一方面优化调整全省科技投入结构,逐步提高科技经费支出中用于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建设的比重;另一方面对于亟需扶持壮大又需要大量投资的产业,政府应先期投入资金,形成激励示范效应,更好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强化协同技术攻关与重大成果转化。

完善中介服务机制。加快产学研合作服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风险投资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管理咨询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设,开展线上线下综合服务,让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流更加畅通,降低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成本。

健全金融服务机制。一方面积极吸引多方资金参与创新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风险投资、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等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融资体系。另一方面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以阶段参股、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开展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新技术在我省落地转化。

优化人才发展机制。充分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人才。探索建立双向人才流动制度,使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有双向选择权,激发更多创新活力。在人才考核方面,要建立客观公平的评价标准,打破现有高校和科研院所“重论文、轻应用”以及“重纵向、轻横向”的评价标准,建立与企业相通相融、鼓励产学研合作的考核体系,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