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关注>>

扬帆起航正当时 重整行装再出发

2020-07-08 18:01:5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扬帆起航正当时 重整行装再出发

奋力开启燕郊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燕郊高新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力量,积极推进改革工作,从5月6日至25日,仅用20天时间完成了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呈现了可喜的变化:一是组织机构得到优化,职权划分更加清晰了。厘清、归并管理职能,机构设置更加接近市场主体需求,与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目标更加匹配,有效解决了新形势下机构重叠、职能不清、职责缺位、推诿扯皮、协调不畅等问题。二是部门职能得到优化,行政效率更高了。承接了市政府下放的涉及投资、财政、土地、应急管理、劳动监察等方面事项,整合了区内规划许可、项目备案、施工许可等各类审批事项,真正实现了区内事区内办。三是人力资源得到优化,干部队伍力量更强了。通过推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关门点将”向“比武选将”转变,让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13名综合能力强的副科级干部成为部门正职,30名年轻且工作成绩突出的科室负责人成为部门副职,干部队伍更具朝气和活力,部门正职干部平均年龄由49.8岁下降至45.7岁,副职由44.9岁下降至39.9岁。四是薪酬制度得到优化,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通过绩效考核将干部职工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发展业绩直接挂钩,有效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同志们主动谋事、积极干事、努力成事的氛围愈加浓厚,全身上下充满了奋发有为的“干劲”、迎难而上的“拼劲”、劈波斩浪的“闯劲”。可以说,高新区干部队伍的活力、效率得到了全面激发与提升。

虽然高新区改革呈现了喜人的变化,但这只是改革刚刚迈出的第一步,需要全区干部特别是党工委、管委班子成员静下心来,认真分析研判高新区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比深圳、张江等先进地区的改革典型和成功经验,需要认真思考几个问题:一是高新区改革的能量能否得到充分释放,部门如何高效协作、制度如何创新?二是高新区改革是否能真正让群众满意、企业满意,还有哪些束缚和制约园区发展的障碍需要清除?三是高新区干部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到了什么程度,高新区的发展方式如何转变,新的发展动能在哪?四是围绕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如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建设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职住平衡的燕郊发展组团?

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面前,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到一般干部,每一名同志都有信心和决心把高新区建设好、发展好。特别是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明确了做好今年和未来一个时期燕郊高新区工作的总体思路:瞄准“一个目标”,围绕“一条主线”,坚持“双轮”驱动,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扭住“十条战线”,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全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提高项目和产业发展水平,争当三河高质量发展的龙头、高效率治理的典型和高品质生活的标杆,为全市打造“三个走在前列”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做出新贡献。

瞄准“一个目标”就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努力进位争先,全面建设开放创新、人才汇聚、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一流国家级高新区。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聚焦经济抓项目,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扎实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双轮”驱动就是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新经济、新动能,加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主体,全面增强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新动力、新活力,建立依法赋权、精简高效的新型管理体制,搭建协调灵活、简洁高效的运行机制,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就是以规划引领提升、项目建设提升、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提升、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提升、党的建设提升等“八大工程”为抓手,持续激发经济增长极、创新驱动策源地的无限活力,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能力,为全市发展助力添彩。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一切美好的蓝图都是一招一式干出来的。结合高新区工作实际,我们将坚持以“集中力量干大事”为原则,以“园区发展战线”为总揽,以“民生之急、发展之要、上级要求”为重点,对照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工作任务安排,确定时间表、制定路线图、落实责任人,把因疫情影响耽误的时间和进度抢回来,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干部的职责与使命,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果检验抓落实的成效。坚持全局谋划、全域提升、全面发展,着力做好以下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按照《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和省、市相关实施意见要求,落实“多规合一”,做好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合理控制园区开发强度,着力打造“一城一区一园”的空间布局。“一城”即燕郊北部科学城,范围为迎宾路以东、京秦高速以北开发边界内的区域,采取整体开发模式,打造功能完备、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一区”即迎宾北路中央活力区,依托地铁神威北大街和潮白大街站开发建设,将神威环岛以北、京秦高速以南4公里,沿迎宾路两侧平均1公里以内范围打造成燕郊最具活力的商务区。“一园”即区外产业园,依托华平银河二号、京煤大数据产业园两个百亿级投资项目和公务机场资源,启动三河中部区域大开发、大突破;探索区外产业园由燕郊高新区与经济开发区共建共管新模式,打造高新区“飞地”,成为链接东西市区的战略新高地。

(二)依托专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实行“全方位、全年限、多部门联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产业园建设前必须签订《产业监管协议》,明确产业类型、功能业态、节能环保、投资强度、亩均产出及退出机制等,着力打造一批以智能制造、医疗器械、文化创意、信息安全等为主的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园,有效解决区中园同质化发展、无序化竞争的问题。同时依托高新区60余家电子信息、130余家装备制造、30余家生物医药和大健康、50余家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优势,积极承接北京科技服务、总部经济、高端商务、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围绕通州区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规划,加强在中试孵化、配套服务等环节与通州的产业协同,建设高端化、集约化产业功能区。

(三)强化项目支撑,增强发展后劲。按照“一个领导、一个团组、一套方案、一盯到底”的原则,面向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大型国企、民企、上市公司,拉单列表,实施“点对点”精准招商、靶向招商,“聚焦大的”——能够立区兴市的产业龙头项目,“做强好的”——通过壮链延链发展已入区的朝阳产业项目,“突出精的”——国内外知名度高的品牌产业项目,“汇集小的”——能耗低、效益高、见效快的小微企业;强化全媒体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推进产业链招商、产业基金招商,努力引进一批产业龙头和支柱项目,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中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力争年内实现引进30亿元项目1个、20亿元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15个的目标。

(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把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主体,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一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发挥创业孵化中心国家级品牌优势,加强与启迪之星、清华双创街的合作,推进数字科创园、宏祥科创园建设,打造“孵化-加速-专业园”一体化空间载体链条,培育城美科技孵化器争列省级孵化器、燕京总部基地争列廊坊市级孵化器,增加孵化面积2万平方米。二是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年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分别达到130家(新增20家)、1100家(新增150家)、56家(新增3家)、4家。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引导各类企业与京津高校院所、先导性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政产学研用”有效联合,转化技术成果,开发新产品,年内完成2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20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五)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础。土地、人才、资金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一是深入盘活土地资源。开展域内企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情况摸底,对不符合现行规划、环保不达标、经营不善等方面导致的企业低效用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建立低效用地企业名录,采取“退二进三”“退二优二”“嫁接合作”“二次招商”“政府收购”“反向租赁”等方式进行盘活;研究制定园区低效用地市场化退出机制。二是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研究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人才专项政策,设立高端人才专项资金,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的高层次创新团队;大力吸引掌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光电芯片、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的硬科技创业者;妥善解决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在住房、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启动首期规模1000万元的高科技产业扶持引导基金,支持区内高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创业创新。加快高新区投融资平台建设,拓展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投融资渠道,向大融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方向转变,破解制约燕郊发展的资金瓶颈。

(六)改善生态环境,护航经济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一是突出精准治理,不断优化空气质量。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抓好“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规范渣土车管理、推进清洁能源利用,要特别抓好74个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二是强化源头治理,着力提升水生态质量。加快推进燕郊海绵城市——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控制工程PPP项目入库;加强对三座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做到安全运行、达标排放;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潮白河、尹家沟和幸福渠河道生态治理,不断增添城市灵气。三是着力打造精品,全面提升园林绿化水平。高标准推进迎宾北路、燕灵北路、孤山南路等生态绿化工程,不断提升绿化档次和水平,实现一街一景,营造绿色舒适的人居环境。

(七)强弱项补短板,提升城市承载力。按照“三创四建”要求,全面对标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基础设施抓完善,聚焦堵点难点抓短板,聚焦特色亮点抓创新,切实把力气用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把工作落细落实到群众中。突出城市路网建设,方便群众出行;完善公园、游园、文体、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强水、暖、电、气等市政设施建设,构建强有力的能源保障体系;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城市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突出治脏、治乱、治违、治差,提高市民文明素养。

(八)全面从严治党,永葆生机活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和把握问题,在坚定政治方向上领好路,在站稳政治立场上掌好舵,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带好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政治标准,真正把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考准考实,进一步激励引导广大干部以更好的状态、更实的作风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统筹推进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的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总之,高新区改革后新成立的各个部门和刚刚走上各个岗位的同志们,都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坚定的决心,投入到高新区的发展建设中来,同心协力、奋勇搏击,瞄准目标往前赶,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推动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国家级高新区作出应有贡献!(燕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梁宝杰)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