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世界价值

2019-12-24 11:32:5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但因历史传统、政治思想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国家选择的法治道路也是不同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展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理论,将法治的一般规律同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确立了良法善治的法治格局,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法治思想的智慧,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法治道路选择提供了借鉴。

打破西式标准,走出自己的法治道路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迄今已有300多年。客观地说,西方国家的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的确对世界法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法治现代化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照搬西方宪政和法治模式的泰国、乌克兰、韩国等,大搞普选和三权分立的结果是连绵不绝的混乱停滞。埃及、叙利亚、利比亚等在“阿拉伯之春”后,走向“西式民主”迎来的却是政局动荡不安、经济举步维艰。这充分说明,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绝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世界上的法治模式不可能定于一尊,也不应该只接受一种标准评判。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法治理论和制度,但清末改良立宪和后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证明了“水土不服”必然导致“此路不通”,中国的法治建设只能走自己的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曲折中前进,继承转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质遗产,吸收利用西方法治文明的先进成果,最重要的是不断回应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积累了丰富的法治建设经验。经过七十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按照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终于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法治文明却更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法治道路,这无疑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强烈信心和巨大启示。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树立核心支撑,坚持和加强政治领导

当今世界,西方国家主流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治理模式都是以构建“三权分立”体系和“宪政制度”模式为核心。其法治道路扎根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所依托的政治环境是需要“分化”选民以争夺选票的两党制、多党制,核心价值观念是个人摆在最优先位置的个人主义。其他国家若无视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客观国情,未予以扬弃加工就简单地一口“吞食”,将极易造成国家和社会肌体的“消化不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与西方的法治模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其认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坚持依法执政,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并且围绕“三统一”“四善于”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必须看到,尽管与中国的历史命运很相似,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采用西方法治模式后纷纷陷入困境,而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仅初步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且已实现了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战略性转变,在法治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坚定、自信、勇敢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法治建设道路离不开本国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

激发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提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上述原则不仅点明了法治的根本属性是其人民性,而且特别强调了以人民福祉为根本归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要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价值追求与内在要求的规律性认识。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也是区别与西方政治民主的本质所在。

西方所提倡和强调的“民主”,更多是一种形式民主,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在投票选举的那一刻才有一丝象征意味,人民并不能真正参与其所享有民主权利的全程实践。此外,受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所决定,西方国家的人民所享有的那一点形式民主,其表面的公平性也根本无法掩盖其实质上的不平等性。但在中国,人民不是法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法律的制定者、实践者,是法律真正的主人。立法、执法、司法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的,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人类政治发展探索出的一条始终以人民为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兼顾了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新型民主政治发展之路。(作者:陈玉新、戴立辉)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