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燕赵论坛

王离湘:立足新时代着力解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17-12-18 18:50: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立足新时代着力解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会

王离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我国社会发展新矛盾,顺应文化发展新趋势,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和保障基本文化权益,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始终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开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创新性、全局性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中心命题是提出了“四个新”概念,即: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所谓新时代,就是以重大判断指明历史方位,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所谓新思想,就是用中国智慧推动理论创新,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谓新使命,就是以坚定信仰点燃奋斗激情,展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强烈使命担当;所谓新征程,就是以长远眼光制定新战略,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开拓“强起来”的新征程。

当前,全国上下迅速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如何真正学懂、弄通、吃透十九大精神的精髓实质,特别是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从“四个新”出发,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穿到文化事业建设中去,切实把握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时代脉络。

——新时代描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美好蓝图。“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十九大根据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在党史、国史、民族史、世界史的坐标系中,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道路上,具有举旗定向的重大意义。

从文化的视角看,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更好地体现“为了谁”,这既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的文化大背景下,公共文化承担了传播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和文化素质的使命与功能。深入推进公共文化发展,作为加快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内容,必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思想指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道路方向。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牢固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之上。在实践逻辑上,基于对党情国情世情的科学研判,提出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理论逻辑上,作为当代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实现了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在文化逻辑上,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具有典型的中国色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我们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程中要始终遵循的首要原则。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把它当作喊喊口号,而是要以坚实的文化定力,立足社会发展现实,把新思想贯穿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使之转化为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转化为新的思维理念和思路举措,转化为做好工作的科学方法,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更好适应新时代、跟上新时代。

——新使命激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内在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四个伟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最具时代特色的伟大实践,深刻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成为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条“精神脉络”。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强大的文化支撑是开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可靠保证。这意味着,新时代赋予文化建设新的使命和内容,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文化建设必然成为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伟大梦想的实现。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全面把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扎实实地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制度设计落到实处。

——新征程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走向繁荣。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分“两步走”来实现。“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为实现“强起来”的目标提出了宏伟的行动纲领。当前,我们正处于十九大到二十大的关键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踏上了收官和开局并举,承前与启后交替的新征程。

《论语》云: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时代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公共文化发展水平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效能不高、活力不足等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这一时期,我们仍要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把握新时代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厘清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对矛盾的解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坐标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

可以预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既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要求,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就河北来看,虽然十八大以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同样突出。概括起来,至少有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思想不够重视。个别地方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倾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被动应付的现象。

二是投入不够稳定。公共财政投入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偏低,公共文化建设经费不足,与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服务经费投入相比的差距较大。

三是设施不够完善。由于历史欠账多和长期投入少等原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量不足、标准过低、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批建设年代早、服务起点低的公共服务设施已难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人才不够适应。目前,全省大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人员编制仍为上世纪定编,尤其是在广大基层,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此外,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年龄偏大”“在编不在岗”“专干不专”等情况。

五是产品不够丰富。伴随物质条件的改善,当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呈现出了多层次、多方面和多样化的特点。但从产品数量和产品内容来看,供需错配问题十分普遍,提供的群众不喜欢,群众喜欢的却提供不足。

六是载体不够时尚。受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仍主要依靠图书馆、文化馆的空间和人员服务,与固定设施服务、流动服务有机结合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尚不完善;不同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缺乏有效统筹,没有完全实现互联互通和相互支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缺乏有效对接,服务效能还不高。

七是平台不够现代。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是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等社会化发展方式刚刚起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途径十分有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还未建立。

八是渠道不够通畅。新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打破了公共基础设施的行政隶属界限。比如,把并不属于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科技馆、体育场、青少年宫等明确纳入了公共文化设施范畴。但实际情况是,这些设施长期游离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之外,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九是服务不够规范。目前,从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到河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年)都只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项目、基本数量作了要求,对服务程序、标准、效果缺乏统一要求,直接造成了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良莠不齐。

十是效能不够显著。从总体效能来看,公共文化服务还处于保障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初级阶段,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和主阵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还不显著。

三、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三个导向,破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问题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如何更好地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强大武器,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在这方面,集中体现为“三个导向”,即坚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树立目标导向;始终以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为核心,树立问题导向;突出以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心,树立需求导向。

在工作实践中,要坚持从思想、认识、行动、工作和作风五个方面发力,努力做到五个“深刻把握”。

——在思想上,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理论引领新实践。深入学习领会新思想这个党的十九大的灵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就是要结合新的形势,拿出新的举措,对现有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升级,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体系的内涵和外延,突出其现代性,在体系的健全、完善方面下功夫,努力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认识上,要深刻把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公共文化服务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要充分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实践中,既不能有畏难情绪,也不能急躁冒进,而是要在认清形势,结合实际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和全省的工作部署要求,扎扎实实做好眼前和长远各项工作。

——在行动上,要深刻把握“三个导向”的丰富内涵。导向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加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注重树立导向意识,从问题、目标、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客观分析,确保思路拓展,行动高效。首先要坚持目标导向。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的问题导向思维,学好用好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最后要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惠及人民、走近人民、亲近人民。

——在工作上,要深刻把握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方向。具体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一要坚持高位推动,突出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区创建等重点工作,鼓励各创建示范区针对突出矛盾和瓶颈问题,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进行创新性、实用性的有益探索。二要坚持重心下移,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为抓手,针对广大基层和贫困地区等薄弱环节,实施河北省繁荣群众文艺发展工程。三要坚持供需适配,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在供给主体上,变政府的“独唱”为政府和社会的“合唱”;在供给机制上,坚持政府“送菜”和群众“点菜”相结合;在供给内容上,要着力增加优质文化资源的供给;在供给方式上,不断创新互动式、引导式等新方式。

——在作风上,要深刻把握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改革方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要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上着手,在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上凝练新作风。只有作风过硬,才能改革成功。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推进文化改革的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作风建设上的批示要求,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充分发挥好“头雁效应”,用崇严尚实的好作风,啃下改革任务的硬骨头。(作者系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高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