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理论前沿

“文化自信”缘何重要

2017-08-25 11:53:17 来源:人民政协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的血脉。只有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才有可能复兴中华文明;只有复兴中华文明,才有可能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时代课题。笔者认为,“文化自信”既是对自身历史文化成就的崇敬与自豪,是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尊重祖先智慧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先进的政治文化充分认可和高度自觉。它是对自身文化的历史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的现实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未来的发展创新充满希望,相信它具有历史价值和存在意义,相信它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相信它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

众所周知,100多年来,一些知识分子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自信”,否定传统、抛弃传统的言论和口号此起彼伏,这些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首先,部分学者因近代中国衰落便否定传统不是科学的态度。事实上,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古文明相比,具有自己的优越性。一是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衰。英国著名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从孔子的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二是中国历经两千多年保持统一,而不像欧洲那样分成众多国家;三是中国人创造的财富,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是在19世纪之后才开始衰落;四是中国的历史独一无二,中华文化曾是世界主流文化之一,数千年来与西方文化等并行发展,从未被其他文化所同化或成为某种文化的附庸;五是在世界几大文化传统中,中华文化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强,世界上三大宗教都可以在中国存在和发展,能够与世界各种不同的文明和睦相处;六是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古文献资料最为丰富,不仅记载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还记载周边许多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周边许多国家的早期历史,都必须从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找寻,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等许多国家。

其次,有的学者以文化的时代性为由,认为传统文化不适合现代社会,主张学习西方就必须全盘照搬。直至今天,国内仍有部分学者把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称之为“封建思想”,只能抛弃,不能继承。这种观点也是不科学的,他们不了解文化的基本属性,文化既有时代性的特点,也有超时代性的特征。

不同属性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有些文化具有时代性,有些文化具有超时代性或永恒性。科技文化时代性较强,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家用电器不断换代,人们普遍使用的手机硬件和软件不断更新。有些文化则具有超时代性或永恒性,如优秀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核心价值、伦理道德、语言文字等具有永恒性。西汉大儒董仲舒认为,自先秦至汉代形成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与天地一样长久的“常道”,具有永恒性,两千多年来,尽管朝代不断更替,但历朝历代都崇奉“五常”,没有一个朝代的统治者反对“五常”。我们有什么理由反对“仁爱”“忠义”“尚礼”“睿智”和“诚信”等优秀传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继承“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其他优秀传统也一样,只能传承,不能抛弃。

语言文字也属于文化现象之一,同样具有超时代性。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书体变化。只有汉字是唯一流传至今而从未中断的文字,直到现在,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中国人就可以阅读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文献。而古代欧洲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字,大多数现代欧洲人无法阅读古代的历史文献。随着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发明,汉字有自己突出的优点。现在已没有人再提“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等。

其实,现代的西方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等,也是在学习和借鉴中华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下形成的,融入了许多中国文明的基因。

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把中国的经典翻译介绍到欧洲,引起欧洲思想界和政界极大的震动,形成了长达近百年的狂热崇拜中国文化的热潮。儒家经典的原理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中国古代经典中“民为邦本”的思想,是近代欧洲民主思想的一个来源。科举制度和职官制度成为欧洲反对中世纪贵族世袭制度的武器,主张像中国一样通过平等竞争攀登仕途。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后裔,如果没有文化自信,否定传统、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必将丧失自己的优秀传统,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抛弃历史上优秀传统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强化“文化自信”意识,才有可能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建立文化强国,复兴中华民族。

(作者何星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宗教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韩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