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别拿“也许没事”为贪腐欲望壮胆

2017-07-28 15:01:48 来源:人民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原琼海市常委、副书记陈列雄,退休一年后的2015年1月,被省纪委巡视组发现了受贿问题。被审查时,才恍然大悟,那些收好处费的事情都是瞒不过组织的。说到底,就是“也许没事”的想法改变了个人的命运。怀着“也许没事”的侥幸心理,令他在贪婪的泥坑中越陷越深,最终不能自拔。(7月25日《检察日报》)

人之常情,每个人心中都有侥幸,犯了错误,指望不受处罚;收了钱财,期盼不被曝光;干了坏事,幻想不被问责。如果处罚措施来得晚了些,短时侥幸就会占据上风,“也许没事”侥幸就会膨胀,纵容个人在犯错路上渐行渐远。殊不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问题“潜伏”周期有长短,但最终都会以“大白天下”而告终,令当事人忏悔流泪反省,面对难以承受的“埋单”之痛。

纵观一个个忏悔官员,往往都有一条“似曾相识”的贪腐历程,而助长他们固执前行的,却是“也许没事”“不会查自己”的侥幸心态。或因自恃劳苦功高,组织“舍不得”对自己动手;或因自信手段高明,不会轻易暴露;或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有撑腰的庇护者……然事实胜于雄辩,也最有说服力,无数侥幸贪腐官员落马证明一切。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贪污公款者,留下的账目“窟窿”不能自愈,总会被审计发现;收人贿赂者,难保自己无利用价值或翻脸之时,被知情人举报;结成“小圈子”谋利,那就更危险了,只要圈中一人落马,顺藤摸瓜就会令“一条线上的蚂蚱”全都露馅。如是种种,那些曾经满心自信,自信未留下贪腐“蛛丝马迹”,幻想固若金汤的“圈子”照顾,不也仍殊途同归,令“也许没事”变成“注定出事”。

陈列雄在舔着心灵流血的伤口,反思步入歧途、陷入犯罪泥潭的根源,为广大干部提供教训和警示。每个贪官都会面对第一个“红包”、第一张购物卡、第一份贿赂,拒腐还是涉腐,关键就看干部如何处置。如果断然拒绝“第一次”,就会避免“第二次”,令自己成功拒腐。相反,有些干部面对金钱、财物的诱惑,内心贪欲被瞬间激发,犹豫彷徨半天,却舍不得拒绝,半推半就收钱收物,令“第一次”沦陷。监督提醒警示的“迟到”,尝到“甜头”的侥幸便一发不可收拾,好党员必然变身“阶下囚”。

做违纪违法之事,“也许没事”间接等于“必然出事”,只是曝光有早晚,隐瞒周期有长短,但都逃不过受罚的必然结局。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贪腐前车之鉴不容小觑,广大干部应走好从政的每一步,别因“也许没事”侥幸,纵容个人犯事冲动。(杨开华)

责任编辑:韩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