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关注

城镇化是提高我国经济消费水平的重要动力

2017-07-05 10:25:10 来源:光明网

中央提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在不断纠正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思路,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当前发展阶段,城镇化是提高我国经济消费水平的重要动力;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力所在。

在城镇化影响下, 城镇化导致的集聚效应使得消费产生循环累积效应,进而拉动消费需求。生产者一般更愿意将生产的场所与销售地点建在资源丰富的城镇,同时,消费者一般也更愿意选择在城镇定居,因为城镇能够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消费品。这种趋势就会引起城镇消费累积效应的不断增大。

推进城镇化,第一要求我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和资格。应该大范围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使城镇户籍居民的权利加快覆盖到没有户籍的城镇常住人口,使他们依法享有居住地的义务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和集中居住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但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因为雾霾、交通拥堵等问题,就为农业转移人口设置新的入城障碍。雾霾主要是不合理的工业经济结构的产物,加上个别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利益和懒政、不作为,纵容企业严重偷排偷放等所导致的。这与城市化本身并无直接关联。由于冬季北方农村居民分散取暖,城市化集中供暖实际上还可以减少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城镇应该用实际居住的人口预测为基础,而不是以户籍人口为基础做预算,来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和实施支持性的土地政策。各级政府应积极探索有助于容纳新居民、有助于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新形式。

第二,推进城镇化应重视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由于资源与环境在发展中的重要性上升,西部地区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我国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根据经济学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原理,与高收入人口相比,低收入人口在收入增加和迁移到城镇时,消费增长更为明显。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让更多的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群众迁移到城镇,不仅有助于提高经济中的消费水平,提高其生活品质,也有助于国家尽早实现消灭贫困的目标,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

第三,推进城镇化,要想法设法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表明了中央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决心。各级政府应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解决住房问题,还要合理引导房价,这需要地方政府适度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加大住房用地供应,而不是减少供应。

当然,提高收入是增加居民消费的根本方法。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适度减税;同时加大各级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和健全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居民预期消费支出压力。各级政府尤其需要关心、重视提升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消除居民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中高速发展。(张兴无)

责任编辑:韩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