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头条聚焦

何谓优秀人才, 如何识别优秀人才

2017-06-26 17:26:41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问题有许多重要论断,这些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归纳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新思想的主线是“怎样是优秀人才,怎样识别优秀人才,怎样把优秀人才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三个怎样”重要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优秀人才成长规律和知识工作规律这“三大规律”高度一致。“怎样是优秀人才”体现的是党管人才的原则,遵循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集聚优秀人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责任,优秀人才必须能够有效回应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对人才的要求;“怎样识别优秀人才”遵循的是人才成长规律,重在从创新实践中选人用人,重在创新事业中培养人成就人集聚人;“怎样把优秀人才用起来”遵循的是知识工作的规律,必须为优秀人才创造符合知识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环境。

怎样是优秀人才

优秀人才有理想,能创新,敢担当

优秀人才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技人才,一类是经营管理人才,包括企业家、经理人和广大党政领导干部。这两类人才的不同点在于掌握知识的结构大相径庭,科技人才拥有的知识更多的是技术知识,是专、深、尖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人才拥有的知识更多的是领导知识,是广、博、通的社会知识。科技人才更多的是直线思维,专业能力强,但人际关系能力和宏观大局相对较弱;经营管理人才更多的是曲线思维,管理能力强,但对具体技术问题可能不是特别了解。创新驱动是两轮驱动,一轮是科技创新驱动,一类是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驱动需要优秀的科技人才,制度创新驱动需要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两大类人才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形成创新驱动的合力和活力,取得一批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创新成果。

尽管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各有特点和优势,但二者同样作为优秀人才,有着共同的标准。一是有理想。优秀人才往往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情怀和责任感会通过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历练转化为他们植根内心深处的对国家、对事业的使命感,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事业的发达愿意付出生命去拼搏去奋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所尊崇和践行。二是能创新。创新是优秀人才的核心特质,也是区分普通人还是优秀人才的关键指标。优秀人才必然是能够勇立潮头,引领创新。科技人才重在科技创新,经营管理人才重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三是敢担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优秀人才更需要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面对世界各国竞争加剧的趋势,优秀人才必然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气概,既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敢于争先敢于奋斗,又要能够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守住作为“士人”的底线和尊严。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曾经描述过优秀知识分子的具体形象,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搞创作,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同样,习近平总书记也描述过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形象,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强调:“我经常提到五六十年代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谷公就是谷文昌,他在老百姓眼中的形象就是心系群众、坚守责任、为国为民。尽管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形象表现因为工作岗位的差别有很大不同,但他们共同展现出的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

怎样识别优秀人才

识别优秀人才的理念要多元化,标准要实践导向,要靠“赛马”而非“相马”

怎样识别优秀人才、怎样培养优秀人才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优秀人才的识别与培养重点应当遵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遵循执政规律意味着应当根据党和时代的需要去培养人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意味着应当根据人才的特点去培养人才。优秀人才的最大特点是创新性和多样性,究竟是否是优秀人才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去识别,而优秀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在创新事业中去实现。

识别优秀人才的理念要多元化。优秀人才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创新,创新的人才必然千人千面,各不相同。特别是科技人才更是不能用常规思维去识别和判断。这就决定了识别优秀人才时要坚持多元化的识人理念,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识别优秀人才的标准要实践导向。人才之所以被称为人才,主要还是看他做了什么事情,做成了什么事情,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重在以实践和业绩为导向识别人才。这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重要体现。因此,识别优秀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要以实际能力作为标准,突出优秀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专业性看的是同行评价,创新性看的是与众不同,实用性看的是社会效益。

坚持优秀人才识别的实践导向,就是坚持优秀人才评价的专业导向、市场导向和社会导向,而非官员导向、政府导向和权力导向。要首先坚持“自下而上”的评价路径。识别优秀人才的方法要靠“赛马”。历史的经验证明,优秀人才的识别和发现,最有效的机制是“赛马”而非“相马”。优秀人才的识别和评价是优秀人才成长、发展和使用的重要风向标,而优秀人才识别和评价的渠道和方法直接影响到人才的流向问题,人才的流向最终又关系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疾风知劲草。优秀人才的识别必须在火热的创新实践中才可能真正实现,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在创新实践中选拔优秀人才,直接关系到优秀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问题。创新的实践和创新的事业离不开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导向,换言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就是识别优秀人才最好的创新实践土壤。识别优秀人才应当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怎样把优秀人才用起来

为优秀人才成长提供合适的平台,创造宽松的环境,营造宽容的氛围

优秀人才识别出来后,关键还是要使用,切实让优秀人才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为社会和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归纳起来,要把优秀人才用起来,有三个方法,也是三个步骤,重在营造环境。一是提供合适的平台,把优秀人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满足优秀人才的事业需求;二是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优秀人才没有过多的压力和后顾之忧,满足优秀人才获得尊重的需求;三是营造宽容的氛围,使得优秀人才心情舒畅,畅所欲言,营造激发创新的氛围,满足优秀人才的成就需求。

为优秀人才成长提供合适的平台。把优秀人才用起来,第一步就是给优秀人才提供合适的平台,提供合适的岗位。是科技人才,就安排到科研岗位上;是经营管理人才,就安排到经营管理岗位上。用人所长,越用越长。如果用人非所长,没有给优秀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平台,本来是优秀人才的人才也难以发挥积极作用,相反会妨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既有科技特长又有管理能力的领军人物,要让他们有职有权,遵循科研工作的规律,发挥领军人才在把握创新前沿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长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的那样:“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

为优秀人才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就必须创造宽松的环境,减少对优秀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的干扰,让他们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的改革,二是科研成果考核机制的调整。一方面要强化对优秀人才的激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同时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调动人财物方面的自主权,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另一方面调整对科研成果的考核。短期来看,必须遏制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来评价科研成果的倾向,同时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标准的行政化现象。长期来看,应当创造对科研成果考核的宽松环境,优化考核的主体,减少考核的次数,改革考核的方式,延长考核的周期,让科研人员能够专注长期研究和基础研究。

有了宽松的环境,才能切实做到使知识分子能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业务上,放到科研上,使知识分子能够尽可能多地考虑创新问题,少考虑甚至不去过多地考虑收入问题、房子问题、报账问题、填表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概言之,创新问题交给优秀人才去考虑,创新之外的其他问题交给制度和相关负责人员去考虑。

为优秀人才成长营造宽容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对优秀人才来说,创新就是生命,而宽容的氛围则是激发创新的关键。营造宽容的氛围有两个关键:一是宽容优秀人才的创新失败,二是宽容优秀人才的创新错误。知识分子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改变自己已有的认识和观点往往有一个过程,领导干部要有更多耐心和更广阔的胸怀,为优秀人才营造宽容的氛围,激发激励优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宽容的氛围是对优秀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最大的信任和激励。

2017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联组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此外,党管人才是原则,也是优秀人才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优秀人才的识别与使用过程中离不开党组织的把关作用,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有效的工作方法与高超的领导能力。做好人才工作,尤其是新时期优秀人才的创新工作,广大领导干部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遵循知识工作特点和规律,因势利导、因人施策,切实为优秀人才营造好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他们创新优势的环境。

(作者张国玉 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杨扬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