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理论前沿

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2017-06-22 16:07: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但是,目前我国劳动者素质还不容乐观。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约为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20%;高技能人才总量约为450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7.3%。而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一些制造业强国,高技能人才占到技能劳动者总数的40%以上。一些地方出现的“技工荒”,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现代工业强国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基本遵循两条路径,即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前者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后者能够不断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欧洲工业化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后所占比例几乎都超过50%,一些国家甚至超过70%。我国加快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应立足我国实际,学习借鉴工业强国的经验,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实施、高校参与、行业组织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贯彻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增加资源投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倡导行业组织、企业、专门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营造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理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延伸职业教育链条,畅通不同层次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厂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职工培训体系。目前,我国职工教育培训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政府、雇主、工人)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的目标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可以由政府牵头,明确职工教育培训的资源配置、成本分担和绩效考核等,积极运用各方尤其是工会的组织体系,建立覆盖全面的职工教育培训网络,把教育培训、推荐就业、考核定级、学历提升有机衔接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送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

实施劳动者素质提升工程。我国曾实行的八级工制度,对职工学习技术、提高技能起到过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随着大量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各行业制定科学有效的资格认证标准,恢复考试定级颁证制度,建立技术水平与工资待遇相匹配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职工提升专业技能,培养更多能工巧匠。通过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等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工人。同时,加强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等的交流合作,将职工交流培训纳入对外交流合作范畴,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技术工人的地位待遇。加强舆论引导,深入实施“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制度,叫响做实“大国工匠”,打造高技能人才品牌,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风尚。对于高技能人才,应提高薪酬待遇、给予社会荣誉,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让勤于钻研、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作者李珂 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组宣部副部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扬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