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理论前沿

以文化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探析

2017-06-13 15:20:00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以文化人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基本遵循,这就要求必须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实现教育化人的目的。

以文化人的科学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充分概括了以文化人的内涵,即以文化教育人,潜移默化人的举止,从而提升人的素养,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运用以文化人,首先要弄清楚用什么“文”和如何“化”这两个基本问题,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和“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发挥以文化人的功效。“文”是前提,用什么样的“文”来“化人”,决定着“化人”的性质和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文化人”中的“文”,必须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以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为重要内容的“文”。“化”是关键,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决定“化人”的效果。一方面,“化”与“教”是密切相关的,文化的基本功能即在于教化,提倡一种文化实际就是在倡导一种教育。另一方面,“化”是一种由微而著的渐变过程,强调的是人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中接受教育,并内化于思、外化于行。

以文化人的根本前提

日益强大的文化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文化人的动力之源、传承之根、精神之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以文化人的根本前提。

文化力量的日益彰显是以文化人的动力之源。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成为国际竞争的软实力,是支撑时代发展的新的动力之源。“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2]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四个全面”的过程中,坚守文化自信,迸发文化的生命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新景象。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等一系列新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为以文化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以文化人的传承之根。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之一,便是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和国家的稳定。在当代中国,这种认同和凝聚力就是传承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能够不断产生凝聚中华之力和激励中华奋起的巨大力量,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交锋交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文化人的精神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3]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我国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因素,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4]。

以文化人的实践路径

坚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化自信是以文化人的实践路径。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学习中加深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时代价值,悟透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红色基因,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方向标识,从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持久力量。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教育实践中加强对文化自信的宣传。一方面要立足主渠道和主阵地,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对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增强优秀文化的扩展度和吸引力,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长才干。另一方面要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理论创新成果,打牢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

融文化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准备环节,也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发生阶段。在这一阶段融入文化,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提出、教育目标的确立以及教育要素的准备等都要体现特定的文化秉性,具备文化视野和文化精神。其次,实施环节,也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展开阶段。在这一阶段融入文化,就是把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要素之中,使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内在品质。最后,反馈调节环节,也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修正阶段。理论结合实践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调整。融文化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反复逐步的深入,才能教有所效。

坚守网络文化阵地。运用以文化人,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单纯鼓励若干教师进行课堂教育,或是借力社会实践活动宣传造势,其合力不足,效果不佳。坚守网络文化阵地是网络新媒体视域下做好以文化人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在。首先,主动占领网络文化阵地。高校应加快建立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网络宣传平台,在信息传播便捷和受大学生青睐的同时,使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能够及时获取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知识信息,对现实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其次,强化网络文化线上线下的融合互动,使校园媒体聚合联动,传播网络正能量,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实现以文化人路径的双向化。最后,着力加强网络阵地管理。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管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扎实做好“网管”工作,牢牢掌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30页.

[2] 同上

[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第169页.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高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