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关注

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文明之路

2017-05-22 15:09:40 来源:经济日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以史喻今,向各国各界嘉宾深刻阐释了“一带一路”的文明内涵。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既是沿线各国合作共赢的需要,更是系牢命运共同体的坚固纽带。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正是由于文明交流互鉴,才使得丝绸之路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连接起四大文明的发祥地、三大宗教的汇聚地、多民族文化的衍生地,以其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连接文明形态之多而享誉世界。沿着古丝绸之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文化创新,凸显出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将继续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推动各种文明互学互鉴,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彩。”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表达了消除冲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殷切期望。“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沿线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倡导对话交流,实现合作共赢,必须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这将有力推动形成“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当代文明交流盛况,为中国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文明之路的人文基础。对此,习近平主席曾有过生动阐述:“一带一路”延伸之处,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这些生动的论述表明,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文明之路,一定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夯实民心相通的基石。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相关国家文明交流互鉴的形式不断创新,领域不断拓宽,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尊重文化多样性,开展易于接受的人文交流活动,是推进文明交流的关键举措;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可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激发广大民众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更是深入推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保证。一系列成果表明,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文明之路,将让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密相连,促进不同文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这条路上,中国将继续和沿线各国人民一道,奏响文明互鉴、互利共赢的“大合唱”,为推动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