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理论前沿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2017-05-18 16:20:09 来源:学习时报

话语出处: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学习札记:“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斩钉截铁的话语,重申了中国的基本国策,重申了中国的一贯立场,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的坚定信念。

说起“开放的大门”,人们自然首先想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大家可能记得,1979年元旦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就选择了邓小平,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文中惊叹:“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这年1月28日至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在美期间,邓小平同美国领导人就发展中美双边关系等问题举行了一系列会谈,两国签订了有关经济、文化与科技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邓小平指出:“在我们两国之间还有许多合作的领域有待我们去开辟,许多渠道有待我们去沟通,我们还要继续努力。”邓小平表示:“中国的大门对一切朋友都是敞开的。”正是以这样的大气魄,30多年来,中国不断敞开开放大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事实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只有敞开大门,世界才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够走向世界。1979年7月,党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政策;1980年5月,党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窗口”;之后几年,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到全国各地,基本形成了沿海、沿江、沿线、沿边、内地的全方位区域开放格局。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43个正式成员,我国以体制性开放为特征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加速,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标志着以主动布局为特征的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升级。回顾30多年的对外开放历程,与深化改革相伴而行,经过上述几轮大开放,我国在全球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开始只是距离世界舞台中心较远的一名“观众”,后来走上舞台成为“配角”,到如今已成为备受瞩目的“主角”之一。之所以发生这种“根本性变化”,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打开了“开放的大门”。

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这艘巨轮的每一次行进,都牵动着世界的目光。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世界、得益于开放,更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动力、带来机遇。这种动力和机遇,体现在能够给世界各国以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和更宝贵的合作契机,必将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正能量”。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环境发生新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不会慢慢收窄?会不会就此关上?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中国的开放大门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开了就关不上了”。这是因为,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国策,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中国的对外开放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互利共赢,志在打造包容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杨扬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