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理论学习e学院

第十次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03-06 10:54:42 来源:学习时报

边疆社会治理与国家安全

——第十次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综述

近日,第十次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政治学院成功举行。与会代表围绕“民族宗教问题与边疆社会治理”这一主题,采取专题报告、主题发言、座谈交流等形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研讨。特别是围绕边疆社会治理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彰显了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学术研究的实践价值。

我们党一贯重视民族宗教问题与边疆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民族宗教工作及边疆治理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研讨中,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些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民族工作方面,强调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来做。提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在政治方向上,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制度设计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工作主题上,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精神纽带上,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在民族关系上,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宗教工作方面,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的目标。强调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强调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正面引导,既满足他们正常宗教需求,又有效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边疆治理方面,确立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升边疆治理水平、推动边疆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系统阐述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和目标,等等。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宗教工作和治边方略的新发展,必须深入研究,抓好贯彻落实。

边疆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领域的综合作用。有专家从国际军事合作的视野出发,提出深化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合作,推动我国西北边疆治理取得更大成效,需要将国际军事合作纳入边疆治理的视野。恐怖主义是边疆地区社会治理中的一颗“毒瘤”,不少人将目光聚焦“反恐”。有的学者站在网络意识形态反恐怖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交网络的传播特点,提出抢占社交网络阵地,加强涉边舆情管控,为争取反暴恐斗争胜利创造有利的网络舆论环境。有的学者把恐怖主义视为一个社会问题,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诠释其成因,寻求治理思路。

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必须不断创新社会治理。针对民族团结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民族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有的学者认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一是机制创新,提升民族团结工作的活动平台;二是文化创新,丰富民族团结工作的物质载体;三是理论创新,不断拓展民族团结工作的视野。有的专家提出,要重视宗教强大的社会功能,引导宗教的社会力量与全社会同向、同频、同步,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边疆社会治理必然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研讨中,有的专家从地缘政治维度审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对陆权发展重要性的回应,是对古代丝绸之路在欧亚大陆重要地缘意义的回应,也是对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回应。有的学者从地缘安全视阈下我国西部边疆跨界民族关系角度提出,应客观评价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地缘安全关系,在外交上实施“和谐世界”“和谐周边”的睦邻政策,为边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的地缘环境。中亚是欧亚大陆的连结点和战略结合部,被誉为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要在政治上安全上经济上深耕中亚,营造我国西部稳固安全环境。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