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理论前沿

涵养清正家风厚植文化根基

2017-02-22 15:24:29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四川省纪委 靳力源

“日暖兰英秀,风清桂子香”。中华文化长河远古淌来,涤荡沉淀出优良家风这颗璀璨明珠,民族精神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良好家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砥砺个人德行的同时,也庇佑着家族的繁衍不息、兴旺发达,保障着国家的欣欣向荣、繁荣昌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峨峨高山、泱泱江水孕育出天府之国醇厚清正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所著的《诫子书》字字珠玑、百世传诵;“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诗诫其子莫作纨绔,及早立志,奋发成才;“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杨升庵临终遗训告诫后人恪守“四重”“四足”以齐家立业、修身处世……

巴山皓月,蜀水清风,这些穿越千年的家风家训从未有时移世易的陌生感,历久弥香,似一泓清泉,源源不绝泽被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四川人。记忆中,垂髫之时,父母要求我“出必告,反必面”“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总角之际,父母教育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豆蔻之年,父母启示我“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潜移默化中,我明白百善孝为先,学着以天下为己任。春节元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家中最年长老人自然坐上席先动筷享上礼;独在异乡,时刻铭记“胸怀天下”“士不可以不弘毅”,要用自己的努力成就家庭、学校和国家。

从事纪检工作后,从小父母让我读诵的《曾国藩家书》等经典时常萦绕脑际,思之越多逐渐悟之也越深。曾国藩家族延续十代长盛不衰,无人贪墨,功成事立者多达200余人,堪称中国家族史上奇观,其根源在于族人持之以恒秉承“耕读天下,富厚日新”祖训的内在定力。“礼仪勿疏狂,谦恭尚廉洁”,范仲淹亲定的《家训百字铭》,亦督促子孙廉俭治家、惟德是依。谈古论今,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更是率先垂范,为我们树立起光耀千秋的红色家风:毛泽东同志有著名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邓小平同志教育孙辈“要学点本事为国家做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习仲勋同志不允许子女有任何优越特殊,孩子的衣袜,都是依次“接力”,大孩子穿旧了打上补丁让小的再穿……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家风文化、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瑰宝,反复给我们以镜鉴以启迪:良好家风,不仅能使人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更能涵养为政之德,熏渍陶染社会氛围,筑牢清正国风根基,将贪腐恶习拒之门外。

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重而道远。从执纪审查的实践来看,落马官员频陷“全家腐”泥沼,敛财“父子兵”“夫妻党”双双折戟,根源在于家风不正,祸起萧墙,最终只能落得身陷囹圄、废职亡家的下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再次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个中深意,不仅为了承续传统、启迪当下,更是为了涤风励德、正气清风。由此可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还须在更深的层次、更基础的层面下功夫,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继承弘扬革命前辈红色家风,牢筑培养高度文化自信的根基,深耕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历史长河奔腾向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今天,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潮平海阔,千帆竞发,让我们身体力行,积极推动家风建设,让优良家风蔚然成风,为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