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与行

产业扶贫需要新理念新业态新机制

2017-01-18 07:38:52 来源:河北新闻网

□穆兴增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我国多年的扶贫经验证明,推进产业扶贫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夺取精准脱贫胜利的关键所在。从我省实际情况来看,目前3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一半以上要靠产业发展和就业实现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无疑是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推进产业扶贫,不仅需要从空间视域上加强谋划(比如在县域层面,培育主导产业,增加资本积累能力;在村镇层面,改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环境;在贫困户层面,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劳动力素质),还需要各地各部门从发展理念、产业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提高政府、企业、社会各层面合力扶贫的自觉性和精准性。

产业扶贫需要树立新理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生产要素总是选择向更适合它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区域流动,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一般认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的资本、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已经实现较为充分的流动,对发展区域的市场化选择已经基本完成。从外部看,各类生产要素向适合开发贫困区域流动已基本到位,剩下的区域大都是缺乏资源、不适合开发的地区;从内部看,贫困地区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劳动力或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从事经营摆脱贫困,剩余的贫困家庭基本上是缺乏劳动能力的,无法通过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基于上述认识和判断,扶贫实践中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认为扶持资源匮乏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效果可能不明显;二是把产业扶贫完全等同于区域经济发展。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对于大部分贫困地区而言,推动产业扶贫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

首先,要动态地看待资源和资源开发。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时期,青山绿水不被视为重要资源,对经济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发展水平高了,生态环境受到重视,青山绿水则变成难得的旅游资源。从实际看,我省旅游资源近三分之二在燕山—太行山特困片区,而该区域贫困县与旅游资源富集县高度吻合,“资本+旅游产业”面临绝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贫困区域广阔的山场、强劲的清风、充足的阳光正在成为外埠资本青睐的对象,成为发展风电、光电等新兴产业的绝好资源。

其次,产业扶贫是一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经济扶贫方式,不会也不可能仅仅停留在依托资源的比较优势上,停留在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和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生产及其简单初加工上,而必须用能够聚集全社会各类生产要素的方式来扩大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种类和延伸产业链条,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衍生产业的综合开发效应。从这个层面讲,贫困地区自身的资金、劳动力等制约因素将被大大弱化。

第三,产业扶贫绝不是简单的在贫困地区办厂开店,通过招收贫困人口参与其中从而获得劳动收入这一种模式。产业扶贫更多的是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高级要素合力撬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进入更高级别产业链实现增值,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实现贫困地区人口稳定脱贫。

产业扶贫需要瞄准新业态

按照常规比较利益理论看,我省燕山—太行山特困片区林果、食用菌和中药材,黑龙港流域特困片区设施蔬菜、瓜果和养殖业,环首都贫困地区蔬菜、奶源和肉类生产供应具有比较优势。实践证明,这些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资源优势,长期以来并未显著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使这些地区彻底摆脱贫困。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零敲碎打、分散发展,没有把这些优势农业资源开发集群化、产业化、特色化,没有形成产业延伸链条,没有产生增值效益的显著溢出;二是缺乏对区域发展具有引领和提升作用的新兴产业的支撑。

新的经济条件下,新理念、新技术乃至新的生活方式驱动诞生了一批新兴业态。“互联网+”使电子商务大行其道;新的消费需求推动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清新的空气、怡人的景色以及远离都市喧嚣的环境等,成为贫困地区独特的优势资源。为此,产业扶贫除了要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链条化的思路,引导建设一批蔬菜、林果、养殖、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集群(园区)外,还应引导资本向新兴产业倾斜。一是结合传统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生态产业;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同步发展特色家庭手工业;三是依托互联网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贫困村电商服务全覆盖;四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

产业扶贫需要建立新机制

确保产业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是产业扶贫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找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建立起贫困户能够合理分享产业发展收益的有效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技机构+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的合作机制。把政府的推动力、企业的拉动力、金融机构的撬动力、科研机构的支撑力、合作社的组织力和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出来,因地制宜探索以资产入股、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劳务入股等股份合作新模式,使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和利润分红。

二是不断创新政府扶持政策,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变“资金到户”为“权益到户”,避免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将扶贫资金提供给带动力强、产业基础好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并将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头上,使发展能力差的贫困户也能享受到股金分红。同时,政府要把贫困户受益作为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的前置和必备条件,探索试行金融扶持“代金券”模式,使各方齐心协力助推产业发展和脱贫增收。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