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达林:治理不文明行为需激活“在场的监督”

2016-04-14 10:50:17 来源: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孙明霞
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例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插队、毁坏公共财物、乱涂乱画、制造噪音、便后不冲厕所等等,经常成为国人自嘲和谩骂的对象。如何治理这些现象?一种常见的思路是立法,将不文明行为上升为违法行为予以纠治。

    作者:西安政治学院教授 傅达林

治理不文明行为需激活“在场的监督”

    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例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插队、毁坏公共财物、乱涂乱画、制造噪音、便后不冲厕所等等,经常成为国人自嘲和谩骂的对象。如何治理这些现象?一种常见的思路是立法,将不文明行为上升为违法行为予以纠治。例如从今年3月1日起,在杭州市的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向车外丢烟蒂、抛果壳等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违者将受到处罚,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将被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立法方式把部分道德规范转变为法律规范。

    将道德层面的不文明行为纳入法律规范,意味着行政执法将扩大对不文明行为的违法处罚力度。其实有很多不文明行为,原本就已纳入立法惩治的范围,例如公共交通上的行人闯红灯、汽车乱变道、乱鸣喇叭、压线或跨线行驶等。在很多城市,诸如随地吐痰等行为也早已纳入城市管理执法当中,不文明行为上升为“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虽然有立法利剑,但从实践看,整治不文明行为似乎并没有“法到病除”,反而某种程度上成为很多城市的一道难题。无论是采取集中专项治理,还是创新出曝光等威慑方式,不文明行为总是形同城市的“牛皮癣”,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既有前车之鉴,那么杭州的立法能否找到新的破解之道呢?从名称看,杭州立法虽然也强调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但主旨意图更倾向于倡导和促进。避免单一的处罚而寻求更广泛的促进机制,或许是杭州立法的一大亮点。就连将不文明行为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也是为了促进行为人自我反省、努力做一个文明人。

    立法整治不文明行为,不能只是盯着如何处罚。生活中,不文明现象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立法很难作出清晰、明确的罗列并设计有效的处罚措施,执法更是难以安排充足的力量去全天候纠治。由于公权力治理的能力和精力都有限,你不知道会是谁、在哪儿会做出不文明行为。以往一些地方开展的集中整治,下的功夫不可谓不深,但效果却并不明显而持久。

    好好研究不文明行为的特点,就会发现执法并不是最有效的整治方式。不文明行为藏在群众中间,执法很难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捕捉。要真正形成对不文明人的监管之效,关键在于复活不文明行为人周围的“在场者”,激发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促使大家都对不文明现象说“不”。遗憾的是,虽然人人谈及这些陋习都义愤填膺,但身边的不文明行为似乎并没有减少多少。细细思量,不难发现道德上的泛泛指责并不难,真正抹不开脸面的则是当面去制止。实践中,90%以上的市民都看不惯随地扔垃圾、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但其中只有10%的市民表示曾经上前劝阻。不文明行为之所以顽劣难治,就是因为缺乏这样的“在场监督”。可见,在治理不文明行为上,更多需要的往往不是大喇叭里的批评与呼唤,而是行动上的制止与监督。

    很多时候,秩序的维护与文明的塑造,成本极高的执法往往不如人意,针对极具分散性的不文明行为,执法者“以劳待逸”势必力有不逮,有效的治理途径就是激活公民“在场的监督”。这种监督既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性要求,也是行使公民权利的责任感体现。因此,我看重的不是立法对不文明行为的约束,而是如何去鼓励、倡导、保障公民在遇到不文明行为时敢于劝阻、勇于制止。对劝阻者的权利进行保障,对反抗劝阻者施罚,真正营造浓厚的“在场监督”氛围,或许才是治理不文明行为的“对症之药”。

相关新闻

衡水交警发起“有奖拍”活动 曝光交通不文明行为

2016-04-13 17:05:08

近日,由衡水交警发起的“全民监督·向不文明交通行为说不”有奖抓拍交通违法行为活动(以下简称“有奖拍”)。

【不文明行为曝光台】机动车越过斑马线不知礼让

2016-04-12 09:24:27

4月11日,在石家庄市裕华东路方北新村处,行人站在路中央的隔离带等待过马路,而机动车并未减速通过,也没有停车礼让行人。

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在行动 河间开展 “十问一嘱咐”活动

2016-04-09 09:53:01

近日,不少河间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一个小视频,视频的内容来源于河间市文明办开展的“十问一嘱咐”活动。视频在朋友圈里广泛流传,引发广大市民积极响应。

治理“不文明”,别只斥责“没素质”

2016-04-08 09:16:10

在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中,两名游客因为攀折花木吃了玉渊潭公园开出的20元罚单,这也是北京11家公园从2014年恢复执法权以来,对游客开出的首张罚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