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关注

李国平:以协同创新牵引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6-02-22 17:22:43 来源:北京日报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筑多中心、网络化的区域空间结构,支撑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

    从京津冀地区来看,城市等级规模体系不尽合理。有发达且人口和功能集中的超大城市北京、天津,却缺少能起到分担人口和功能的特大城市,大中城市数量和密度也都明显少于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城市群。就北京而言,人口和城市功能布局的不合理集中体现在“过密”与“过疏”并存。2014年,北京城六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327人,是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密度的8.6倍和42.8倍。城六区的人均GDP为11.7万元,是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2.3倍和2.6倍。与面积基本相当的东京都相比,城六区人口密度高于东京都的6029人/平方公里,但人均GDP显著低于东京都的6.5万美元。北京城六区集中了全市70%的产值和就业岗位,服务业更是集中在中心城区,全市服务业80%的产值和85%的就业集中在城六区。此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仍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比如全市80%的一级一类幼儿园、65%的重点小学、超过80%的三甲医院分布在四环内。

    考虑到北京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特别是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如果经济活动和人口继续在北京中心城区集中,则会产生更大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问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地价上升,城市安全无法保障。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需要协调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功能关系,需要加快北京各类副中心和新城建设,在市域内形成多中心空间发展格局。中心城区应主要承担首都“四个服务”功能,即政治、科教文化、国际交往等首都功能和金融、商务服务等高端服务功能,其他经济功能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应向郊区发展。中心城区的功能疏解不应仅理解为将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功能(功能存量)向外转移和疏散,而应着眼于严格限制中心城区不合理集聚的城市功能的进一步集中,即对功能增量的疏解。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仅需要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结构,更需要通过在京津冀地区打造若干个区域功能中心来实现。根据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经济社会联系、城镇空间分布格局、交通体系现状以及各城市发展定位等,京津冀地区应努力构筑“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格局,这也是京津冀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需要。“多中心”即为重点发展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沧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和其它一些大中小城市,提升除京津两大直辖市之外的城市规模等级及其功能;“网络化”即以基础设施为依托,借助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将区域发展的多中心特征从形态上延伸到功能上。

    形成中心引领、两核驱动、三带辐射、多园支撑和优势互补、对接产业的区域科技创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京津冀地区人才资源密集、创新要素富集,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应该也必须成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同时,京津冀地区存在创新资源布局不均、共享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充分、创新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积极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为实现地区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必须进一步完善两市一省科技创新功能定位,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园区布局,建设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的“一心、两核、三带、多园区”,形成中心引领、两核驱动、三带辐射、多园支撑和优势互补、对接产业的区域科技创新格局。“一心”即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两核”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带”分别为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带、沿海现代工业技术创新示范带和环京津绿色发展创新创业带;“多园区”即通过“一心”的引领带动,发挥“两核”的辐射作用,围绕“三带”产业特色和资源布局,共建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园区。

    (作者为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