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2016-01-13 14:31:01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孙明霞
传承文化,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 有别于西方,体现了很高的智慧,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2014年我们常住人口城镇化已经达到了55%,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水平还比较低,目前大概只有37%。

    城市工作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杨保军

    城市工作的价值指向到底是什么。过去在人们的观念中就是做大做强,人口越多越好,土地规模越大越好。中心工作就是招商、引资竞赛,园区、新区建设。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建设的中心目标是要让城市和谐宜居,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就回归到了城市发展的本源。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经济发展不等于城市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不能替代后者。这一方向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也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所以,城市工作要把让城市和谐宜居作为中心理念,把解决好人的问题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

    在和谐宜居的理念指导下,将来的城市工作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我想有五个方面:

    一是符合国情。我国的国情有几个特征:一是超大规模体量,我国的人口数量比整个欧洲还多,不能简单套用欧洲和美国的经验;二是显著的地域差异,因此政策不能一刀切;三是特殊的制度环境,我国的体制机制与其他国家是不同的;四是悠久的文明传统,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史,城镇化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来完成的;五是压缩的发展进程,我们是追赶式的发展。根据国情,我们的城市发展可以借鉴别人,但更要体现自己的特色。

    二是尊重规律,此次会议已有详细阐述。

    三是传承文化,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有别于西方,体现了很高的智慧,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中国将来要建设的人居环境,如何通古今之变,谋中国人居环境复兴之道,是我们这一代学者的责任。

    四是以人为本,此次会议也有明确说明。

    五是五大统筹为手段,五大统筹如果做好了,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关于第一大统筹即全局性,我认为,城市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学科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关注重点也不一样,一个学科只能看到城市的一面,而不是完整的城市面相。这就要求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包容。城市研究的全局性非常重要,需要从经济、社会、人文等多角度来考虑。

    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

    □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蔡昉

    没有农民的城镇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反之亦然,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城镇化,也就没有农民的城镇化。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2014年我们常住人口城镇化已经达到了55%,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水平还比较低,目前大概只有37%。

    这些年通过把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等鼓励政策,促进了土地的流转。在13亿亩多承包地中,现在大概有3.8亿亩进行了流转,有9.4亿亩是没有流转的,流转的部分约占28%。从农户来看,约有1.7亿农户还没有流转土地,只有6000万农户是部分或全部土地被流转,所占比重只有26%。

    比较世界各国的农业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农户规模几乎是最小的,例如,与印度、日本以小规模农场著称的国家相比,我们户均土地面积只相当于它们的一半;与典型欧美国家比,我们大体上是美国的1/200、英国的1/100和法国的1.5%,非洲、拉美国家的农场规模通常也都明显大于我国。

    中国农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决温饱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家庭承包制的效果很明显。第二个阶段是解决农民收入的问题,主要靠的是农产量增长和农民外出,今天来看,农民的收入已明显提高,而且从2009年之后城乡收入差距也在缩小。但仔细分析农民的收入构成会发现,2012年农户纯收入中有65.6%与农业无关,而在当年增长的收入中,这类收入的贡献更高达78.5%。也就是说,农民不是靠农业增加收入的,这与农民没有彻底转出有关。如果我们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率、有规模、能自立的农业生产方式,就不能保证农民从农业中获得足够、稳定、持续增长的收入,就解决不了“三农”问题。所以,只有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才可能有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我国的劳动力已越来越短缺,农业中资本替代劳动、机器替代人的现象已很明显。近些年农业的机械化大幅度增加,机械化拖拉机和牵引农具的增长速度都是两位数,但由于农业经营规模狭小,导致投入到农业的资本和各种补贴形成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形。据我们计算,我国农业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资本报酬已经出现递减现象,在这种趋势下是很难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因此,必须通过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通过赢得改革红利,实现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其中要特别关注三个因素:一是农业经营规模。赢得规模经济才能确保农业成为支撑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源泉;二是劳动参与率。没有稳定的农民工市民化,劳动力的稳定供给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须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三是全要素生产率。清除体制障碍,继续保持农业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资源重新配置的效率,为全要素生产率作出贡献。

相关新闻

中行石家庄管理部办理系统内首笔城市发展基金业务

2016-01-12 14:41:42

日前,中国银行石家庄管理部成功为恒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办理6.2亿元城市发展基金项目,满足了企业大额资金需求。

让城市发展更“自然”些

2015-12-30 09:31:29

城市的意义在于引领国家发展,给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国正进行着人类历史规模最为宏大的城镇化进程,这一划时代的进程将广泛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今后还将有大量人口不断进入城市。

“卖地”透支非一劳永逸 城市发展旧心态该转转了

2015-12-30 09:15:16

监测全国300个城市土地交易活动的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滑30%,土地出让金减少23%。地方财政与楼市如此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楼市低迷,地卖不出去,光靠“卖地”提升财政的路也就行不通了。

专家解读:六大创新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

2015-12-25 17:43:47

“十三五”是中国经济社会走向新常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作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必须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配套进行。针对存在的城市病,以系统科学的创新思维,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合力推动中国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是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大战略、大亮点。

国有企业大转型城市发展添活力(组图)

2015-12-25 10:48:30

核心提示“十二五”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郑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三大一中”战略定位,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突出“三大主体”工作,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