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事业

来源:光明日报  2015-12-17 14:27:19  责任编辑:孙明霞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从世界历史上看,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内化和扬弃能力。中华复兴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传承中的复兴,传承中的创造,既肩负时代的使命,也承载着历史的责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创举,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国家、民族、人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中华民族素以吃苦耐劳、富于非凡的创造力著称于世,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里,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把魔爪伸向了中国。中国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困境。“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经过长期的奋争,1949年,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1978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把中华民族带向了富强兴旺的大道。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承载民族希望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把中华复兴的伟业推向了新的高度,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途径。中国共产党人正以令人震惊的发展创造着人类的奇迹,向世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力量。由一个政党来领导一个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并迅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和平的复兴。与世界历史上众多国家的崛起不同,它不是依靠武力、侵略或损害他国利益的结果,而是中国人民依靠自身力量奋发图强的结果。“国强必霸”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文化传统不符。中国没有搞帝国主义的文化基因,也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民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中华民族的处事原则。它与主张“占有”“自恃”和“支配”的西方价值理念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和平发展的经验,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机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思和建设是中国智慧对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因为从理念上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从现实上说,“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经济互惠、文明互鉴、和平共赢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带给世界的最大礼物。中国正以扎实的工作造福世界,为世界和平增添无穷的正能量。

    我想在这里提一点建议:国家应该动员更多的力量,按中国自己设定的科学标准来认真总结研究这个时代的核心精神内涵与价值特征,这对于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是极其有用的。

    应该说,中华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事业。它必将为人类历史上写下壮丽的篇章,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本报记者 李韵整理)

相关新闻

拨亮精神灯塔 引领民族复兴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2015-11-13 12:22:35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组织举办“国风·秦韵”文化展演,全面启动“大秦岭·中国脊梁”“陕西民歌金曲”“长安组曲”等系列大型文艺创作工程。

向民族复兴关键一程阔步前进 学界热议五中全会公报

2015-11-02 17:33:47

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为什么说捍卫和平是民族复兴新阶段重大使命

2015-09-21 16:31:52

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捍卫和平的重要力量,逐步由过去国际战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当代世界和平新秩序的主动塑造者。

相关搜索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