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

来源:光明日报  2015-11-23 14:05:42  责任编辑:孙明霞

    自半个世纪前,第一台机器人在美国诞生以来,不仅工业机器人大显身手,还发展出了服务机器人这一个庞大的新族群。经济社会的进步,对机器人提出了新需求。技术的进步,为机器人发展提供了保障。

    机器人进入了灿烂的年华。它将越来越强地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也必将助力我国的智能制造,满足百姓的民生需求。

    近十年来,有关机器人的讨论不断出现,它被说成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四大技术之一,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之一,12项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以及2015年世界十大技术之一。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作为国家计划进行重点规划和部署。例如,美国发布了机器人发展路线报告,将现在的机器人与20世纪的互联网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欧盟启动了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计划到2020年投入28亿欧元,创造24万个就业岗位;日本也制定了机器人技术长期发展战略,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新产业发展战略”中7大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韩国制定了“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并发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将政策焦点放在了扩大韩国机器人产业并支持国内机器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等方面。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机器人进口数量快速增长。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报告,在2000年我国仅进口380台工业机器人,2013年进口了36860台。这13年间,进口数量增长了两个数量级。工业机器人2013年全球销售量约17.9万台,需求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同比增长12%;其中,在中国销售量约3.7万台,销售量全球排名第一,同比增长60%。中国市场2013年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1/5,2014年已上升到1/4,这切实地反映出我国对机器人的需求。中国已成为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决定了对机器人的需求。从当前看,制造业中劳动力短缺与工人工资的上升,使得人力成本上升。企业都在寻求替代办法,机器人显然是被优先选用的,因为机器人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迅速提高,但是我国劳动生产率还很低,我们万名产业工人中拥有机器人的数量,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对机器人提出了巨大需求。从长远看,新一轮科技进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主要技术支撑,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工业机器人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服务机器人也同样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各种各样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特种机器人、康复与助老助残机器人、医疗辅助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在我国都有明显需求。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将激励大家制造出各种用途的机器人。

相关新闻

正定县2015年中小学生机器人运动大赛启幕

2015-11-20 21:27:09

11月13日上午,正定县2015年中小学生机器人运动大赛在正定一中举行开幕仪式。来自全县中小学28支代表队5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邯郸研发出无轨巡检机器人 系华北地区首创

2015-11-18 15:33:27

华北地区首创的变电站无轨巡检机器人,已在邢台广元变电站试运行一个月。“这款机器人,我们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整个华北地区也是第一家。”邯郸市德普电力自动设备公司董事长武晋文介绍,目前已接到预订30台机器人的订单,总产值可达6000余万元。

邯郸市丛台区研发出无轨机器人 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

2015-11-13 10:12:32

近日,邯郸市丛台区科苑孵化器成功研发出无轨机器人,

爱乐优家用智能服务机器人U03S

2015-11-10 11:24:08

你身边的“大白”和“机器猫”,集团内部专享2680元/台。

中国启动工业机器人产品检验方法标准体系建设

2015-11-06 14:04:40

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0月30日在浙江杭州成立了工业机器人产品检验方法专业工作组,并同时启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检验方法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据了解,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机器换人步伐的加快,工业机器人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已经成为先进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支撑力量。

相关搜索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