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大规模购物消费缘由在游客吗?

来源:光明日报  2015-11-18 10:18:30  责任编辑:孙明霞

    如何看待在世界各地强劲消费的中国游客?不少人以“崇洋媚外”来片面地责怪游客不爱国,把原本用在境内消费的钱,白白给了外国人。人们应真正了解境外购物消费的根本缘由,而不是简单的责怪游客。

    缘由之一,进口税费过高带来商品境内外价差过大。

    价格直接影响市场。进口商品的价格构成一般包括生产成本、税费、流通费用和利润4部分。调查显示,欧米伽男表在中国与国外的售价差价为37%,施华洛世奇饰品价差为48%,普拉达女包价差为56%,爱他美婴儿配方奶粉价差为44%,美国某知名品牌的眼部精华霜,中国官网售价为560元人民币,美国官网售价为58美元(约合368元人民币)。可见,国外价格优势明显。

    巨大的价差与我国较高的进口税费密切相关。我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一般而言,进口关税在6.5%~18%之间,增值税为17%,消费税则根据不同商品属性确定税率,其中,化妆品为30%,高档手表为20%,部分商品更是高达56%。以一套3000元的护肤品为例,如仅按5%的税率计算,关税为150元,增值税为765元、消费税为1350元,这一套化妆品的完税价格为5265元,税费共2265元。表面上看对进口商品征收过高的税费,有一定的收益,实质上,造成的消费外溢,我们的税款收益损失更多。

    今年6月1日起,我国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等14类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税率降低。但占“大头”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仍未松动,商品境内外价格差依然明显。

    缘由之二,国内商品流通环节过多导致层层加价。

    出过国的人都会觉得进口商品源头价格并不那么贵,为什么进口后就有了动辄数倍的高价?除前面分析的过高税费外,进口商品在国内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效率过低,流通成本过高,同样造成在国内销售的进口商品价格居高不下。据统计,在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的21.3%左右,而发达国家则是10%左右。以进口奶粉为例,各层奶粉经销商一般就有五到七层,每层的利润空间在10%至15%左右,再加上高额的运费、进场费、摊位费、营销费用和人员工资福利等,最终到消费者手里的价格自然就被抬高不少。一罐容量为400克的普通罐装国外品牌奶粉,在海外售价折合人民币仅50元,到了国内超市,就可能售价250元至300元不等。

    缘由之三,对国产商品品质信心不足推动境外购物。

    最后,也是最让人扼腕的原因之一便是,我国产品质量让人缺乏购买信心。人们常讲,中国是制造大国,却是品牌小国。2013年《福布斯》杂志报告显示,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企业中,中国无一品牌入选。媒体还时不时爆料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协会报告,2014年我国儿童产品不合格率10.9%,家电产品为12.2%,服饰产品12.1%。尤其在吃的方面,苏丹红、硫酸铜、焦磷酸钠、三聚氰胺等一系列化学品名称,令人咂舌。另外,我们把握的标准也受到怀疑。很多人认为同样是中国制造,国外审核标准高,在国外买的就是比在国内买得放心。这无形将游客的购买力赶向了境外,甚而大量购买在国外销售的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商品。

    由此可见,中国游客境外大规模购物消费表象的背后,所反映的深层次缘由是进口税费、流通环节和中国产品质量问题。不通过出境旅游购物,人们也会选择通过跨境电商、代购等其他形式实行消费需求。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同比增长42.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7.3%。同时,代购模式迅速成长。2014年,奢侈品海外代购市场规模为550亿元—750亿元人民币,主要集中于化妆品,其次是皮革箱包、腕表和珠宝,市场总额占中国门店销售额的50%。因此不能一味批评游客境外消费,应看到其倒逼刺激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切实降低进口税费,有序规范和减少流通环节,不断促进国内消费品提升档次、保证质量,增强市场信任,才能真正推动国人将钱花在国内。

相关新闻

商务部长高虎城:去年中国境外消费超1万亿

2015-03-08 12:14:30

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围绕“培育消费新亮点、构建开放新格局”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高虎城说,作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频频遭受贸易摩擦是一种新常态,“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要有一颗平常心。

黄春景:一些国人为何热衷境外消费

2015-02-26 14:26:48

春节长假是不少中国人与家人团聚的好机会,但也有不少人趁这个假期出国旅行。春节长假期间,中国游客“席卷”日本、新加坡、西班牙、洛杉矶等地。

相关搜索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