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家手笔)

来源:人民日报  2015-10-14 20:58:32  责任编辑:孙明霞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典作家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表述。马克思、恩格斯用一般原理、基本思想来表述,列宁用基本原理、基本原则来表述,毛泽东同志更多用普遍真理、基本原理来表述。这些用语属于同等意义的范畴,均用以表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显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历史上形成并为人们所认同的科学概念,应科学把握和运用它。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继承了先辈们创造的有价值的思想成果,而且超越了他们,把人类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无数的思想先驱,如中国的孔子、老子,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古典经济学家、哲学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等,他们的思想创造丰富了人类精神宝库,具有很高价值。但不可否认,他们也都具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超越他们的思想,就在于其创始人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阶级(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人类历史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功能,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二,相对于个别原理和特殊原理而言,是对更为广阔时空领域的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概括。其三,更具稳定性和有效性,不会因为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质的改变。其四,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高度概括,是一种抽象的理论形态;但它又寓于个别事物之中,只有与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指导功能。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因此,必须防止两种倾向:脱离当时变化了的条件,机械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条主义倾向;借口历史条件变化,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倾向。这两种倾向将长期存在,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有层次的,大致说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揭示客观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原理;二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原理。我们是立足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因此要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它具有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原理是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适用于中国实际,同时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在于与实际结合,在于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功地用于指导实践,是一个十分困难、极其复杂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转化为现实政策和实践活动,有许多中间环节需要研究、论证和再创造,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直接等同于现实政策。毛泽东同志有句话讲得很深刻: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意识形态性简单化、庸俗化,就会损害其科学性,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因此,科学把握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应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相关新闻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015-10-12 23:06:12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没有止境,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和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北京大学21世纪再度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高地

2015-10-11 21:45:01

”  十年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在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开幕式上回应了世界的呼唤:“我们向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发出邀请,让我们把世界马克思主义交流的舞台搭建在中国。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共同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2015-10-10 10:39:49

10月9日下午,往日静谧的北大燕园倍显热闹,陆续迎来来自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数百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政治分析部主任米歇尔·布里初入北大,便一个箭步踏入位于北大理科5号楼三层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专题书展”。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共同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2015-10-10 15:13:05

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政治分析部主任米歇尔·布里初入北大,便一个箭步踏入位于北大理科5号楼三层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专题书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侯惠勤用“理直气壮”“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三个词,表达了对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期待。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